WBCSD
解释人WBCSD

确保与法规、基准和报告要求保持一致

企业需首先建立法规跟踪机制,密切关注国内外监管动态。需重点监测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强制物理风险披露规则等政策变化,确保适应活动的规划与实施符合最新监管要求。通过及时掌握这些变化,企业能够主动调整内部政策与报告框架,确保符合甚至超越监管预期。同时,需针对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差异化监管标准制定应对策略,实现全面合规。

接下来,企业应建立与外部法规及基准对标衔接的内部标准体系,包括开发健全的内部报告机制,系统采集物理风险与机遇相关数据,并跟踪适应措施的规划与实施进展(详见步骤二)。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各层级利益相关者能够有效参与风险跟踪与量化,从而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与决策相关性。例如,将气候风险评估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流程,可帮助识别潜在财务影响与运营风险。

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构建清晰的治理架构与标准化工作流程,确保从人力资源部门到首席财务官办公室的所有相关团队协同配合。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气候适应工作与企业战略的深度融合。

最后,企业应通过透明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外部报告,向利益相关者清晰传达气候风险管理与适应行动进展。这不仅要求满足强制性披露义务,更需着眼于超越合规要求带来的战略价值。例如,通过报告展示适应措施如何提升供应链韧性、量化风险缓解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或说明与 MSCI、Sustainalytics 等 ESG 评级体系的对标成果。

此外,企业还需持续跟踪国际监管动态,深入评估新标准(如 ISSB 准则)对自身风险分析与适应策略的影响。通过订阅监管数据库、参与行业圆桌会议等方式,及时捕捉政策变化趋势,确保适应计划既能保持合规性,又能把握韧性建设新机遇。根据运营区域不同,可重点关注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及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等机构发布的权威信息。

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正日益倾向于向气候风险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倾斜资源。超越最低合规要求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声誉并吸引投资。当前 MSCI、Sustainalytics、CDP、富时罗素、ISS ESG 及标普全球等机构的 ESG 评级体系中,气候风险管理成效已成为重要评分维度。企业通过发布详尽透明的报告不仅能展现对可持续发展与韧性建设的承诺,更能在投资者关系、供应链稳定性等方面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