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目标

使组织的净零目标更具可信度
组织的净零目标承诺在2050年前尽可能减少所有范围内的排放,并消除剩余排放。由于一些组织虽然作出净零承诺,却缺乏具体实施计划或未遵循标准化框架,这类定义模糊的目标可能被视为漂绿行为而引发质疑。
*关于净零目标及其说明
净零的最终目标是在2050年前实现全范围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化减排,并通过碳清除技术处理剩余排放。组织通常会参照特定框架,设定多个配套目标以细化实施路径。这些配套目标可能包括短期目标或针对特定排放范围的目标。通过实现这些配套目标与整体净零目标的协同推进,最终达成净零排放。
要定义可信的净零目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与特定框架保持一致
考虑因素:将目标与某一框架保持一致,并遵循其流程,使得目标获得第三方组织的认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致力于气候行动,各种框架不断涌现,但只有那些稳健的框架才能帮助提升目标的可信度。在第三步中,将回顾设定净零目标的最常见框架。
最佳实践:科学碳目标(SBTi)的净零标准被公认为最可靠的验证目标的第三方组织。科学碳目标(SBTi)是由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世界自然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倡议组织。根据气候科学,科学碳目标(SBTi)定义并推广企业减排和净零目标的最佳实践。净零目标与联合国对未来实现1.5°C温升控制的紧急呼吁相一致,以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影响。通过科学碳目标(SBTi)设定目标是确保目标可信的最佳方法。了解有关科学碳目标(SBTi) 的更多信息
清晰阐述温室气体和净零的含义
考虑因素:准确理解组织制定的净零目标。企业气候承诺中出现的许多相似的术语(如碳中和、气候积极、碳负排放、温室气体中和等),往往因概念混淆而造成理解困难。这些承诺的核心区别在于所涵盖的温室气体类型(如仅指二氧化碳,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所有七种温室气体)。我们编制了一份最常见的气候承诺摘要(点击这里)。净零标准严于碳中和要求,尽管后者可作为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阶段性里程碑。现行标准普遍建议,净零应涵盖所有温室气体和所有排放范围。
最佳实践:设定科学碳目标(SBTi)净零目标,即尽可能地减少所有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前通过碳清除技术处理剩余排放。科学碳目标目前不认证石油天然气企业设定的减排目标。随着对这些行业的指导方针的出现,该行业在设定目标和减排路径时,仍应遵循科学减排原则,尽量参照独立的1.5°C温控目标。
包括与长期净零目标对应的短期目标
考量因素: 2050年净零目标作为意长期愿景,必须配套具有实质意义的短期行动方案。温室气体的累积效应决定了,延迟减排将加剧气候变暖,因此短期目标不可或缺。短期目标通常采用基准年作为减排百分比的计算依据。
最佳实践:近期(5-10年)和长期(到2050年)目标协同设定,符合科学碳目标倡议的框架要求。为了满足短期科学碳目标(SBTi)的温控路径(例如1.5°C或远低于2°C),目标必须与全球2030年减排50%的目标保持一致。
涵盖的范围说明(即范围1、2和3的排放)
考量因素:在设定净零目标时,必须明确界定所涵盖的排放范围,特别是对于范围3排放,需具体说明将测量哪些环节。由于范围3排放计算复杂,通常只能实现部分测量。目标覆盖范围的具体化将提升透明度与可信度。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气候承诺和自愿倡议要求在净零目标中至少部分覆盖范围3排放。
最佳实践:将范围1、2和3排放全部纳入目标体系,因为范围3排放虽然难以追踪,却通常占据企业碳足迹的重要部分。根据科学碳目标倡议的要求,长期净零目标必须覆盖范围1、2和3排放。如果范围3排放占比低于40%,近期目标可暂不包含;中小型企业也可豁免范围3的短期目标要求。有关中小企业的更多指导可参考这里。
关于绝对目标或强度目标的阐述
考虑因素:在制定净零目标时,组织通常采用绝对排放量或强度指标作为减排目标,但必须明确选择其中一种。无论公司经济状况或实际产出如何变化,绝对排放量目标设定固定的减排量。强度目标则将减排成效与未来产出水平动态成关联。最高标准是同时设定绝对排放目标和强度目标。超过七个倡议(如“奔向零碳”和ISO净零指南)明确了净零路径中既要设定强度目标,还要确立绝对减排量目标(《牛津净零标准摘要报告》,2022年)。
最佳实践:科学碳目标(SBTi)针对范围1、2和3排放,提出了适用于短期和长期净零承诺的多维目标设定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绝对排放量或碳强度指标确保与全球脱碳路径保持一致。 行业脱碳方法(SDA)是科学碳目标方法的重要示例,要求企业参照所在行业的强度路径设定目标。该方法能精准反映不同部门实现脱碳的差异化速率,特别适用于电力、金融、钢铁、建筑、水泥、农林(FLAG)、造纸、信息通信技术(ICT)、陆运、海运以及纺织服装等行业。这些行业应优先采用行业特定指标,并通过行业脱碳方法设定目标。有关科学碳目标(SBTi)方法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了解,或查阅其官方资源库获取详细信息。
估算达到净零时的剩余排放量及碳清除计划
考量因素:碳清除将在许多公司的净零旅程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难以减排的行业中,但过度依赖碳清除可能会损害目标的可信度。碳清除涉及采用技术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捕获和封存二氧化碳,以平衡企业无法减排的排放。在设定目标时,企业需要估算净零目标日期时可能的剩余排放量,并相应地规划如何通过碳清除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里了解更多关于碳清除的信息。
最佳实践:公司应尽最大努力减排,然后再考虑碳清除。根据科学碳目标(SBTi)的净零标准,企业需实现至少90%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方可视为达到净零门槛。只有在完成这一减排目标后,企业才能通过碳清除技术处理剩余排放量。
公开企业净零目标
考虑因素:将您公司的净零目标公布出来会创造公众责任,向市场展示您的公司正在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商业利益相关者(例如投资者、客户、员工)需要审核目标,来充分了解您公司如何应对这一全球关键性问题。在提供第三方验证的公共平台上注册您公司的目标是另一种公开分享目标的方式。
最佳实践:企业应当建立由高级领导层牵头的系统性传播方案,通过不同渠道(例如网站、社交媒体、投资者报告)进行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方分享更多细节。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认证的目标设定流程,可使企业的减排目标获得权威公共登记平台发布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