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目标

起草净零目标
SBTi目标设定类型和方法
范围1和范围2目标
对于范围1和范围2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来说,公司可以设定绝对减排目标或物理强度目标:
绝对减排目标要求企业每年完成特定的减排量(例如到2030年将范围1和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基准年绝对减少60%)。制定绝对减排目标的主要方法是绝对收缩法。
物理强度目标要求公司基于特定指标减少排放(例如到2025年实现每千瓦时产出的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较2015年基准下降30%)。测算物理强度目标的主要方法是行业脱碳方法(SDA)。
在范围2减排方面,企业可选择设定可再生能源采购目标作为替代方案。该方案要求企业按照1.5°C温控情景的进度要求逐年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80%,到2030年实现100%清洁电力供应。
范围3目标
范围3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可被确立为绝对减排目标、物理强度目标、经济强度目标或供应商或客户参与目标(仅限短期目标)。
经济强度目标将企业的减排成效与其财务表现直接挂钩(例如在2020年前,将每单位附加价值对应的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基准水平降低40%)。单位增值温室气体排放量(GEVA)是一种设定经济强度目标的方法。
供应商或客户参与目标属于短期目标,旨在推动与供应商或客户的减排行动。与其他范围3目标一样,此类目标必须至少覆盖范围3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
SBTi目标设定方法:
SBTi建议采用以下步骤来设定净零目标:
图片:设定净零目标的步骤

来源:SBTi
1.选择基准年
确定公司将用作基准年的年份,以便规划净零排放路径。选择基准年时应考量以下因素:
范围1、2和3的排放数据准确且可验证
所选年份应能代表公司常态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基准年的确定应确保目标具有充分的前瞻性
必须是2015年或之后的年份
2.计算公司的排放量
制定完整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涵盖至少95%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并进行全面的范围3筛查。在制定排放清单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定义边界:使用明确的温室气体(GHG)核算方法来明确排放责任归属(例如运营控制、财务控制),涵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所涵盖的七种温室气体类型。基线清单和目标应与该方法保持一致。
考虑子公司:母公司必须将子公司纳入其清单和目标设定数据中,以符合其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排除碳信用:碳信用不计入盘查评估
排除可避免的排放:可避免的排放不计入清单评估
关于范围3的充分细节:范围3筛查必须评估15种不同类别的上游和下游排放源,并根据影响的程度或影响水平将所有相关类别纳入盘查。有关如何计算范围3排放的进一步指导,请参见《测量与验证》。
行业专项指引:查阅SBTi发布的行业特定指南,这些指南可能包含与公司所属行业相关的实施细则与最佳实践
需单独核算的排放量:如果公司使用生物质能源、运输或分配化石燃料(非销售),或涉及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则应对相关排放量实施独立核算,而非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3.设定目标边界
目标边界的设定设定应与公司的排放清单保持一致保持一致,以确保与基准数据具有可比性与基准数据具有可比性。SBTi几乎涵盖所有范围1和范围2排放的近期和长期目标。范围3近期目标目前的要求相对宽松,主要考虑到供应链外部排放的核算难度,但长期范围3目标与范围1和范围2的目标保持同等严格标准。
短期和长期目标在设定范围1、2和3排放目标时,必须覆盖不同的排放阈值:
范围1和2 | 范围3 | |
短期 | 95% | 范围3排放占总排放量>=40%的公司,要求覆盖67%。 |
长期 | 95% | 90% |
使用生物质能源、运输或配送化石燃料(非销售)或涉及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公司,可能需要核算使用阶段的排放,即使这些排放通常未被纳入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如果适用,请参考SBTi相关指引 。
4.选择目标年份
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年,以作为跟踪净零排放路径的里程碑。
短期目标必须设定为提交日期后的5-10年
长期目标必须设定为2050年或更早(发电公司为2040年)
5.计算目标
目标设定需基于前述步骤,采用与特定升温情景相匹配的年度减排率,以此计算脱碳路径。SBTi提供了关于计算模板的具体指导,详见SBTi企业手册。 最后,企业需要明确以下几点来细化目标的具体内容:
目标类型:确定公司的减排目标类型。选项包括短期、长期和排放范围类型,涵盖绝对目标和强度目标
大胆程度: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为公司提供了远低于2°C目标的选项,适用于短期的范围3排放,否则所有SBTi基于科学的目标现在必须承诺1.5°C
目标措辞:撰写清晰简洁的目标书面总结,以及任何相关的基础目标
有关SBTi净零目标设定的更多信息,请参阅SBTi.
目标基准
将企业设定的净零目标与同行、供应商或可比行业的净零大胆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是开展目标压力测试的常规方法。这类评估通常聚焦于净零承诺或其他气候相关承诺的基准比较。
按照以下步骤评估草拟的目标,与同行进行对比:
选择同行群体:选择一组相关企业进行分析(如直接竞争对手、一级供应商、关键客户、可比行业的领导者)
确定可供比较的关键类别:标准应为通过可持续发展披露或开放报告数据库公开获得的数据,并与评估气候目标的成熟度相关(例如,包含的排放范围、1.5°C与2°C路径、时间框架、目标类型、第三方验证)
收集数据并进行运行数据分析:从公开可用的来源收集数据,并比较公司的雄心目标与同行的差异
案例研究:一家制药公司如何利用基准分析评估其目标与同行的差异。